“八五”普法以来,市城管局全面贯彻中央及省、市有关普法依法治理的决策部署,创新普法形式,提升宣传实效,为构建和谐城管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紧贴业务实际,提振法治宣传“内驱力”
创新性引入VR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技能竞赛,通过素材取景、数字建模等方式,将范围广、立体强、细节多的执法场景引入竞赛现场,综合考核选手在执法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甄别问题的准确性以及法律法规适用的正确性,激励执法人员更加深入钻研业务知识。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组织开展青年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大练兵”知识竞赛。活动历时两个月,经过自学、备赛阶段丰富干部知识储备,最终以竞赛检验学习效果,展现青年昂扬的奋斗姿态。
二、依托品牌效应,激活法治宣传“创新力”
擦亮“青蓝先锋”品牌特色,组建普法宣讲团,宣讲内容涵盖轨道交通、城市市容、绿化、环卫等相关法律法规,普法足迹遍布地铁、社区、企业,送法百余次,惠及上万人。
打造“绿小安”安全生产大篷车品牌,以“内容全覆盖、人员全覆盖、形式全覆盖”的方式,增强绿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故自我保护能力,覆盖全市500余名绿化企业安全生产人员,推动全市园林绿化行业安全生产宣传走深走实。
三、线上长效推送,增强法治宣传“渗透力”
开播“先锋书记服务直通车”之“精管善治 服务民生”专场,解读公园管理、违法建设、停车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公厕改造提升等内容,解答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天约9.25万人次在线观看并互动。
运用局网站、公众号、小程序等载体,进行“全民义务植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科普等活动,定期推送“以案释法”典型案例,让群众“在线”即可接受法治宣传教育。
四、线下双向互动,扩大法治宣传“影响力”
组织开展义务植树尽责系列活动,包括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揭牌仪式、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植树、普法宣传月、园事花事活动和流动的园艺中心等,通过“政策解读、成果展示、互动体验、科普教育”四维一体的宣传模式,生动普及义务植树理念,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联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大学等8所高校,组建“高校联盟—大学生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团队”,以“实践培训—社区服务—艺术创新”闭环模式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200余名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志愿者,持续开展7个月志愿行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收集群众建议300余条。创新性融合艺术与环保理念,举办“缤‘分’世界—垃圾分类艺术盛宴”展览,吸引2.3万人次参观。
未来,市城管局将继续深化普法工作,探索更多有效途径,为城市管理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