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我市正式宣布出梅,一场持续了32天的梅雨季终于落下帷幕。至此,常州市生活废弃物处理中心顺利实现度汛目标任务。
受“厄尔尼诺现象”现象影响,今年我市降雨量偏多,导致度汛形势不容乐观。为实现安全度汛的目标任务,中心领导班子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筹划安排。提前召开防汛动员会,周密部署防汛工作;建全防汛组织机构,完善度汛应急预案。
汛期中,中心实行领导昼夜带班,带头落实防汛责任制。
库区填埋现场严格控制垃圾暴露面积,时时关注、跟踪天气变化情况,利用短暂晴好天气,集中力量抓紧膜覆盖工作,坚持从源头做好雨污分流工作,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
同时加大日常巡查,特别是对电力设施、防汛设施、防汛物资储备等进行全面检查,予以重点监控和巡视,并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设施设备在最优工况运行。
今年梅期偏长(32天,常年平均22天),梅雨量偏多。据现场实测数据统计,今年整个梅雨季节的降雨量高达636.4mm,是常年的2.8倍,仅次于1991年,位列历史第2,同时梅雨期间的进场生活垃圾量也达到26186.81吨。但是凭借科学的管理调度和及时的填埋覆盖,实际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却仅30698吨,增幅较少,各项防汛措施效果明显。
出梅后,我市晴热高温天气将明显增多。下一步,中心将重点做好生产一线的防暑降温工作,灵活协调好作业时间,统筹落实好防暑降温措施,切实保障高温期间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把设备作为生产运行的重点,从检查、维修和保养三方面入手,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维护,确保正常运转。并继续关注好短时临近预报及预警信息,做好突发性强降水、强雷电、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防范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