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的古运河碧波,江南风貌尽映其中,这里的吴文化传承,崇文重教生生不息。改革开放以来,常州迅速崛起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并跻身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前30位行列。 全市中心城区共有公共厕所1151座,所有权分别归属环卫、街道、物管、园林等相关单位。2007年7月,常州市政府宣布取消所有公厕收费,2008年以来,仅天宁、钟楼、戚墅堰三区环卫公厕就累计投入11452万元,分阶段实施了中心城区公共厕所“优化布局,提升改造”工程。这三年,常州的公厕面貌完成了“大变脸”:建筑更美观、设施更完善,环境更整洁;这三年,常州的公厕文明实现了“大变样”:布局更合理、服务更规范、管理更有序,公厕等级标准和保洁管理水平已进入江苏省先进行列。 常州市城管局根据《常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规划(2008-2020年)》的要求,编制了《常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厕所三年实施意见(2008-2010年)》,坚持多元投入的原则,积极探索公厕保洁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逐步形成了管理一体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人性化的城市公厕新格局。 公厕布局趋于合理,公厕等级显著提升。市累计新建及改造公厕957座,新建公厕使总体布局更趋于合理,布点密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结合“三河三园” 旅游景点建设,在沿线的香梅花园西侧、北太平桥绿地、永安桥及北塘河绿地内共增加了7座新建公厕,有效缩短了市民和游客的找厕时间。通过三年的新建改建,全市一、二类公厕所占比例已由2008年的23.5%,提高到2010年的43.1%。 城市文明催生了公厕文明,而文明公厕又让文明城市更有品味、更富魅力。常州将加倍努力,让公厕文明和城市文明彼此交相辉映,让公厕文化和魅力常州更加璀璨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