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全市垃圾处理的最终点。每天的生活垃圾运来后,摊平、喷洒消毒液、碾压、填埋,一环扣着一环,紧张而有秩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填埋场工作,整天面对的是臭气熏天的垃圾和尘土飞扬的场地,其环境可想而知。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上蚊蝇孳生,密密麻麻,再加上消毒、灭蝇药水的气味,不习惯的人一走进作业现场就会恶心、呕吐。就是在这个艰苦的环境里,活跃着一支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战斗集体——填埋场“作业班”。
作业班现有职工8人,主要负责进场垃圾的填埋、覆盖、消杀灭蝇等。在共产党员王奇班长的带领下,他们把好垃圾处理最后一道关,保证进场垃圾全量无害化处理,使填埋场成为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中最后、最有力的保障。
垃圾处理是一线岗位,用“苦、脏、累、险”四个字概括还远远不能形容,推土机手郭定伦每天与垃圾亲密接触,夏天,驾驶室里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5度至50度,一天到晚“享受”着“桑拿浴”,垃圾堆里的虫子特别多,有的看起来小,可咬在人身上又痛又痒;冬天,现场气温要比市区低2至3度,寒风刺骨,无论穿得多么厚实,不到5分钟,全身上下就冻透了。
垃圾堆体会产生沼气,因此导气石笼的装接是经常需要干的活,沼气管需用钢丝网制作成圆状,网内装上石块,使垃圾中产生的沼气安全排放出来。在装石笼时因机械操作不便,需要用手拣入网内。一次装石笼时,一块大石头砸在了班长王奇手腕上,不多时手腕肿起来,剧烈的疼痛使他几乎昏死过去,但他坚持着把活干完。之后的几天里他带着化脓的伤口继续工作,不顾满腿沾满垃圾流出的污水,浑身散发着臭味,胃中翻江倒海,直到一个个石笼装接完成。
消杀灭蝇,也是填埋场异常艰苦的工作。消杀员邓小平踩在松软的垃圾堆上,与垃圾零距离,夏季垃圾堆体的高温在50度左右,发酵的垃圾散发着臭味,使人喘不过气来,手握喷枪管用药消杀苍蝇时,成群的苍蝇横冲直闯,迎面扑来,脸上、头发上、衣服上成了苍蝇落脚点,顺风还好些,遇到逆风天,药液不时会落到身上、鞋上,为了控制苍蝇密度,他根本无暇顾及。每天与垃圾零距离接触,工作完毕后,即使用洗衣粉、肥皂洗无数次后,手还是臭的。回到家里吃饭给家人盛饭时,女儿都不让他帮盛,说爸爸的手臭。
几年来,填埋场作业班逐渐锻炼成为一支能打硬仗、善打恶仗的环卫一线员工群体,年年超额完成垃圾处理中心任务,年年被评为市城管局的先进集体,为常州生活垃圾终端处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填埋场作为市城管局窗口单位,在历次的卫生城市、模范城市检查和城管创优考核中,作业班的工作都获得了专家组的好评。
各项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场部的正确领导和一线工人长期以来的不懈坚持与默默奉献,从他们身上,能深刻领悟到时传祥精神的实质,真正体会到“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