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在填埋场的点滴实践 从今年三月份起,全市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填埋场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体党员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把好垃圾处理最后一道防线、服务好大局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回顾填埋场这些年来的发展历程,其中自觉不自觉地渗透着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也正是坚持了科学、坚持了发展,才有了填埋场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也只有继续坚持下去,才会赢来填埋场更美好的未来。 1、坚持发展,从点滴做起,积少成多,最终硕果累累、亮点频频 自2003年填埋场建成投运后,填埋场人始终坚持发展,坚持从小事做起,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已取得了许多同行认可的成绩。填埋场人第一个利用HDPE膜进行中间覆盖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上百万元,同时还就覆盖装置申请了国家专利。填埋场人第一个将填埋场作为一个生命体,将其从生到死进行全寿命管理研究,研究成果在行业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埋场人第一个将填埋气体采用“孤岛运行”模式,开创了一种新的填埋气体的利用方式。 2、坚持创新,勇于承担压力与非议,用事实说话 创新,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这不但要能找到创新点,同时还要承担许多压力与别人的非议。这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还要需要勇气和毅力。填埋场人当初在利用HDPE膜进行中间覆盖试验时,就遭遇了不同的声音,说这是“瞎折腾,浪费钱”,但填埋场人并没有就此退缩,坚持试下去,最终取得了成功,用事实来证明做对了。 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单位和谐 早在2005年填埋场人就提出要构建“和谐填埋场”的目标,希望填埋场全体职工在单位“工作环境宽松、人际关系和谐、收入稳步提升”。这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单位情况总体良好,职工安心工作,同事之间团结,大家都在围绕“把垃圾处理好”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4、坚持保一方平安,做到守土有责 填埋场距常州较远,发生什么事领导赶到现场都要花上个把小时,同时它又是全市生活垃圾处理最后的防线,因此填埋场人将确保“正常生产、安全运行”作为应尽的职责。这些年来,没有由于管理的缺失造成全市垃圾处理的中断,也没有出现过重大的安全事故,更没有因为管理不善,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真正做到了“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5、坚持精品意识,不断加压,勇创一流 常州填埋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过去,“苏锡常”三市中只有苏州和无锡有填埋场,常州一直没有填埋场,真的是“苏锡无常”,总觉得矮人一截,心里始终憋着一口气。2003年填埋场建成后,弥补了这一缺憾,同时也树立了填埋场人后来居上的信心,要在比他们高的起点上做出成绩。为此,填埋场人在2003年建场之初确立了规范化管理的目标,实现了;2006年填埋场人确立了建成全国I类填埋场的目标,创成了;2009年填埋场人又着手进行“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填埋场管理中的精品和样板。这些年来,每年都有十几批同行来场参观学习,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对填埋场人工作的肯定。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填埋场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远远不够,不能因此而停留在已有的功劳簿上,而是应该客观地审视成绩,理性地找准差距,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贯穿于工作始终,着力抓好今年工作,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做好角色转换,适应从“主角”变为“配角”、“主力军”变为“后备役”,始终如一地把好垃圾处理最后一道关。同时在工作中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难题,使职工真切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际成果,解决影响填埋场乃至常州市社会稳定的周边矛盾问题,全力以赴促进和谐。 (填埋场 史东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