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公厕存在的数量少、布局散、标准低、设施简、卫生差、不方便等情况,我市在2006-2007年城市建设中新建改造了21座公共厕所,2008年又编制了《常州市中心城区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规划(2008年-2020年)》,启动实施了公共厕所“优化布局、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公厕面貌已得到显著改观。
数量明显变多。2005年,建成区公共厕所为651座,2008年达到769座,净增118座,增长18.13%,每万人拥有公厕提高到6.1座。其中,2008年中心城区改造提升131座,新建39座。与此同时,全市还充分利用公共绿地、市政道路改造、地块开发进行公厕布点建设,对不具备条件补建的区域则设置了移动公厕,基本消灭了公厕布点盲区。
设施明显变好。随着公厕改造提升计划的实施,至2008年底,一、二类公厕的比例提高到26.8%,水冲式公厕的比例也由2005年的84.6%提升到96%。特别是2008年,我市严格执行“文明、卫生、方便、适用、节水、防臭”的要求,使改造提升后的公厕大多达到了新的国家一、二类标准,中心城区商业繁华地区、主要道路、人流量集中区基本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
理念明显变新。一是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厕位和便器兼顾了老年人及儿童的特殊需要,对残疾人也考虑了无障碍通道;二是基于公厕具有“公众需要,个体排斥”的特殊性,形成了新建公厕与市政道路、公共绿地配套,与地块开发“规划先行、同步建设”的理念;三是逐步建立了公厕统一的作业质量标准与文明服务标准,并纳入城市长效管理考评;四是探索完善了新型公厕导向系统,进一步提高公厕服务效能。
全部免费开放。从2006年起,我市分两批对原有120座收费公厕实施了免费开放:第一批,从2006年10月1日起,取消天宁、钟楼、戚墅堰3个区34座收费公厕的收费,实行专人管理保洁;第二批,从2007年7月1日起,对余下86座收费公厕实施免费开放。为确保实施到位,政府还将原来由社会单位营业性收费管理的公共厕所纳入公益性服务,由地方财力承担保洁维护费用。
|